日前,有媒体爆料,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正在重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动力电池。据悉,整车所配装的电池没有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都不予以通过。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录要由电池决定?原因很简单,因为电池的安全性不容忽视。此前,国家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推广目录,也是基于电池安全性等方面的考量。此次因为电池问题,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面临重审,一定程度上也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进过程受到影响。
有了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再加上不摇号、免费牌照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打开。以北京为例,新能源汽车牌照指标在两期申请配置后,只剩下一半,可见政策扶持的效力。虽然这些申请是否能百分之百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还不好说,但至少可以说明,普通消费者有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意愿。另一方面,国家也加强了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如在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提出,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应更多地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机关、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公司、环卫和物流部门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新增车辆比例要提升到50%。
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但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却出了问题,不得不让人惋惜。虽然重审目录通知还没正式公布,但相关企业已经得到了确切消息,重审显然不是空穴来风。不过,撇开市场需求不谈,电池问题的确有重新审核的必要,而且不仅仅是审核资质的问题。不得不承认,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面前,我国又出现了技术危机。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痛心于传统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希望新能源汽车能够“弯道超车”。但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仅动力电池方面,我国与日韩至少出现了5年的技术差距。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还存在无序竞争、结构性过剩、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动力电池价格却不断下探等问题,一些资质不全或不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混杂其中,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工信部已公示三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共有25家企业上榜。而自今年1月起公布的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涵盖了1022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尽管没有一一查证,但其中电池供应商应该不仅仅来自25家符合目录的电池企业。加之此前已发生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我们有理由质疑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重审,从这一角度出发确有必要。惟愿,电池问题不要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老大难。
|